范学德

关注:0 粉丝:1
帐户设置 发表日志

信任上帝那无条件的爱——阅读曼宁笔记之四

这应该成为信仰的常识:“相信上帝是存在”的信心和“信靠上帝的信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取决于头脑的认知,后者取决于心灵的状况。人可能拥有前者的那种信心,生命却毫无改变;但人若拥有后者的那种信心,就会从本质上改变自己。

 


Believe相信,faith信仰,Trust信赖/信任/信靠,这是三个不同的词。信任,这就是信仰的核心。曼宁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做《毫不留情的信任》(Ruthless Trust),使用的正是Trust(信赖/信任/信靠)这个字,他用“Ruthless”这个词来形容信任。这个词的意思是“毫无怜悯”,曼宁用它的意思是“没有自怜。”“毫不留情的信任正是我这样的衣衫褴褛者之道路。”(信任13)

 


坚定不移的信任上帝,这是稀世珍宝。付士德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里,信任正面临着货源短缺的现象,缺货。(信任7)曼宁自述:《毫不留情的信任》“这本书的基本前提是,一颗信任自己是蒙上帝所爱的人类心灵,它所散发出来的辉煌光彩,远比西敏寺大教堂,梵蒂冈西斯汀礼拜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凡高的向日葵,上万只蝴蝶在天空飞舞,百万兰花盛开的芬芳,还要更讨上帝喜悦。”(信任19页) 还可以说,它发出的光彩,比天地都美丽,比万物都更讨上帝的喜悦,这是我们会送给上帝的礼物,是稀有的无价珍宝。

 


为什么?曼宁回答:“我们献上的信任为什么会使上帝这样的喜悦?因为信任是最显著的爱之表示。因此,当我们对耶稣说:‘我信任你!’要比对他说‘我爱你’更有意义。”(信任215)

 


愿我们每一天都对耶稣说:“主耶稣,我愿意信任你,请帮助我的不信。”

 


曼宁认为:“心怀信任,孩子般的顺服正是真正门徒生活的特征”,它坚定地信任上帝的大爱,有时,他像乞丐一样到上帝面前祈求,而更美好的态度,则是抱着孩童向父母祈求的态度来接近他在天上的父。(信任21页)耶稣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当一个小孩子向父母要一块饼的时候,他相信父母会把好东西给他,是饼,而不是石头。耶稣并由此教导我们要信任上帝。相信上帝会拿好东西给他的儿女。(太7:11)

 


一位著名的伦理学家曾经请德兰修女为他向上帝代祷,求上帝赐给他明晰的思考能力,德兰修女大笑着回答:“我从来没有清晰的思考力,我拥有的是信任。那么,我祈祷你能信任上帝。”(信任22)

 

在圣经里,信心的本质就在于信任上帝,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这句话,集中注释了信任的本质:“父啊,我将自己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23:46),就像约伯在绝境中向上帝诉说的那样,即使你可能会杀了我,但我仍然仰望你。(伯13:15),就是说,我还是信任你。

 


那么,所谓信任上帝,信任的是什么呢?是上帝的大能,是他的圣洁,还是他的慈爱?曼宁指出,真实的信心,“绝不是涉及相信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涉及无论在任何压力之下,都切实信任他仁慈的照顾。”(信任23页)奥古斯丁用的是“亲近”一词,他说:“上帝之亲近于我,甚于我自己”(温柔124)而十五世纪的神学家西流修斯(Angelus silesius)则以更尖锐的提法,述说上帝无比的大爱:“倘若上帝停止想到我,他就会停止存在”(信任25页)就是说,即使在我没有想到上帝,上帝也正在想着我,这就是天父的爱。这正是大卫在诗篇中表达出的信仰的核心,“我永永远远依靠上帝的慈爱”(诗52:8)

 

 

在卢云去世的那一天,他的名著——《心灵爱语》出版了,在书中他65次使用‘信任’一字来表达信心。他说:“每时每刻,你必须选择要信任那个声音,它说, ‘我爱你,在你母腹中,我已覆庇你’”,信任上帝会赐给你所需用的一切,信任上帝足以满足你,“根本的选择就是无时无刻地信任上帝与你同在,他会给你最需要的一切。”(信任40)

 


这信任就是基督徒的生命, “信任为生命下了定义:生命本乎恩典,而非基于行为”(褴褛91页)

为了确立这样的信任,我们必须愿意倒空自己心中原来持有的关于上帝的形象,让耶稣基督成为我们心中的上帝形象。爱德华兹说:人所拜的神怎样,人自己就怎样。你若要知道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一个虔诚人,你只要问他的神是怎样的神就可以了。陶 恕说:“我们一想到上帝,脑海中所浮现的,最能反映我们最重要的特质。。。若是问任何一个人‘想到上帝的时候,你脑海中浮现什么?’并从他得到一个完整的 答案,那我们就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此人属灵的未来。若是能清楚知道今日教会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对上帝的观念,就能可以看出明日教会何去何从。”(温柔26)

 


埃克哈特大师说:“我祈求自己可以摆脱上帝,好叫我寻得上帝”(信任92)

 


摆脱你从小就接受的上帝观念,摆脱你自己制造的上帝观念,摆脱某些牧师传道人神学家制造的关于上帝的某些观念,不断地回到圣经中,回到福音书里,回到耶稣基督那里,直到你确信这是爱我的上帝。哲学家罗纳根(Bernard Lonergan)说:“所有的宗教经验,根本上就是一个无条件的不受限制的在爱中的经验。”(孩子140)


 

越是认识耶稣的爱,就越会明白耶稣基督的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并直到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 (弗3.18)从而不得不谦卑地承认,主啊,我对你的爱认识得实在太少了,我爱你爱得实在太少了。(弗3.18)这正是圣阿奎所说的认识上帝之路,认识上帝最可靠的方式就是:认识他为”tamquam ignotum”(意思是完全无法认识的)。没有意念可以容纳他,没有话题可以表达他;他超乎任何我们所能理解或可以想象的。(孩子115)

 

 

摆脱上帝以寻找到上帝,焦点集中于耶稣基督。拉纳神父说:“耶稣是上帝的人性面孔”(孩子128)

 


“既然是道成了肉身,我们的问题就不再是‘耶稣是否像上帝那样?’而是‘上帝是否像耶稣那样?’套用奥古斯丁的经典说法,至高的无所不在的上帝是‘比最深层的自我还亲密,比我能达到的最高的顶峰还要高’。”(信任117)

 


这就是传统上‘耶稣即上帝的道’之主张的意义。‘耶稣把上帝显明给我们看,而非上帝将耶稣显明给我们’。我们无法从自我对上帝的认知中演绎出任何一点有关耶稣的事;如今我们必须从所确切知道的有关耶稣的事,推论出有关上帝的一切。“(签名28)换言之,我们在耶稣基督里遇见了上帝,我们永远不会以任何其他的方式遇见上帝。

 

 

因此,信任耶稣就是信任上帝,“信任上帝意味着愿意倒空自己心中原本持有的一切令人惧怕或愉快的上帝形象,好叫上帝在基督里的赏赐,可以按照他的心意临到我们。”(信任114)这个最大的赏赐就是爱。“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知灭亡,反得永生。”

 

 

十字架,最鲜明地表明了耶稣之爱。耶稣自己这样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更大的。”(约15:13)耶稣的门徒也这样说,上帝“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一4:10)曼宁有句名言突出地说明了这一点:“十字架是复活的基督永恒的签名。”(签名33)这签名,就是他爱的标志,就是恩典。“因为十字架并非有关受苦的信息,而是讲那位受苦的基督,‘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签名41)十字架上的基督不断地对世人说,“看我爱你们有多深;看看你们应当如何彼此相爱。”(签名43)


 

意识到了这一点的拉纳(Karl Rahner)祈祷说:“无限的上帝啊!让我永远紧紧依靠依靠耶稣基督,我的主。愿他的心向我启示你怎样倾心于 我。当我渴望认识你是谁时,我会注视他的心。每逢定睛仰望你的无限,我心思的眼睛就瞎了;在你的无限中,你时刻无所不在。于是,我被你无限的黑暗环绕着, 这份黑暗比所有我在地上的黑暗还要残酷。然而,我要凝视耶稣那人类的心肠,我主耶稣基督的上帝啊!这样一来,我就会确定你爱我。”(信任117/8)

 

曼宁承认在自己的一生中,他一再重复那个没完没了的“跌倒,爬起来”的模式,失败使自己陷入羞辱,懊悔,自我憎恨和罪恶感中无法自拔,这种沉溺是自己不信任上帝的大爱,拒绝接受耶稣对自己的接纳,促使自己情绪剧烈翻腾,躲进自我的堡垒中自我毁灭。(信任32页)但是,每一次跌倒后,他总算是不加思索地信任自己的罪恶已经在上帝的恩典中得到饶恕,从而更新自己,重新拥抱着上帝的爱。

 


他也一再清楚地说明,在“经过22年靠二手信心生活的日子之后,我在1956年2月8日遇见了耶稣”,在一个小教堂内三个小时的祷告中,“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到被无条件地爱着”,他亲身经历到了上帝爱的大能。(签名39/40)他体会到,“基督教就是被爱与爱上耶稣基督”,“我们必须从基督身上去认识上帝的爱与能力,基督徒蒙救赎经历的根本为:通过信心之桥,从信仰走向经历”。(签名31)

 


曼宁说:“信心并非我们信念的总和,亦非一种说话或思考的方式:信心是一种生活方式,唯有实际活出来的才能表达得清楚有力。”就像法国哲学家布隆代尔所说的那样:“假如你真的想了解一个人信什么,别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签名34)

 


只有投入到实际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我们是依靠耶稣,信赖耶稣的。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曾经说“基督教并非因为被尝试过,然后被发觉是欠缺的(而被抛弃)。人们发现它很困难,于是没有尝试便走开了。”曼宁说,耶稣的恩典呼唤我们自由地作出选择,他已经主动发出邀请,期待我们会主动地回应(褴褛129页)

 

 

在信赖耶稣中,信心才能跳跃,生命才能成长,人才能真正称上帝是自己“在天上的父”,像小孩子一样轻轻地呼喊,“阿爸父”。称主耶稣是我的知心朋友,是我的兄长。1667年,耶稣对麻州一位寡妇凯佩琦(Marijory Kempe)启示一段先知性的话:“你相信我对你的爱,这份信心比所有你的祈祷,事奉,苦修更讨我的喜欢。” (褴褛140页)在更早的十四世纪,诺威治的朱莉安说:“我们能献给全能上帝最大的尊崇是——因深知他的大爱而喜悦地享受人生。”(褴褛45页)什么是“深知”,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条件地信赖/信任主耶稣的爱。

 


信赖上帝对我的爱,这就是信仰。切斯特顿说,救恩就是在我们接受上帝“强烈”的爱的那一刻临到的。法国一位作家把它描绘为“令人振颤而确信不疑的爱。”(温柔51)读到这里,不由得想到了圣经中《雅歌》的一段美妙诗句:“我的宝贝,我的妹妹,你俘虏了我的心,你一个眼波,你项链上的一颗宝石,就夺去了我的心。我的宝贝,我的妹妹,你的爱情令我欣喜。你的爱情比酒更美,你的香气袭人,胜过一切香料。”(《新普及本》雅4:9,10)

 


正是这爱,是我们从恐惧和死亡中获得释放,可以靠着主不断地喜乐。但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失去了这喜乐,麻木,自负,好斗,冷酷无情,乏味。就如大德兰所说:“主啊!使我免去愚拙无聊的灵修,不要让我做一个乏味的圣徒。”(第172页)

 

 

信任上帝的最重要特质就是感恩,把来自生活的“一切当作恩典来活生生地体验,评价与接纳”。(信任44页),无论你生活如何不如意,乱七八糟,但只要你真正知道上帝是爱,知道你是天父疼爱的爱子,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生气勃勃,满怀喜悦地活在耶稣基督里。

 


这样的感恩来自体会恩 典。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这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感恩是涵盖一切的,如卢云所说:“为自己生活中的好事感恩,容易做到;但要为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一切——不 管好坏,欢乐的时刻与忧伤的时刻,成功与失败,回报与拒绝——都心怀感恩,就需要经过严格的属灵操练,尽管如此,只有当我们能为此时此刻进入我们生命中的 所有一切称谢时,才是感恩的人。然而,只要我们继续将生活分割成‘喜欢记住’与‘宁愿忘掉’的事件与人物,我们就无法把自己的完整生命,堪称是从上帝那里 得到的一份值得感恩的礼物。”(信任51)

 


感恩是喜乐之根,之源。我们不要仅仅为得到一切感恩,更要感恩赐给我们这一切的主。


 

没有感恩的心是罪过。与 感恩相对的是埋怨。圣本笃在《修道院规则》中,主张埋怨是个大罪。不仅是大声地抱怨,就是在心里嘀咕也不讨上帝喜悦:“首先,也是至关紧要的,绝对不可以 有半句抱怨或任何埋怨的迹象,不管原因为何都不准有这种表现。一旦有人被捉到在抱怨的话,要让他接受更严格的操练。”(第34章)不听的话,院长要派两位果敢,健壮的修士向他解释(第20章)这暗示,揍他一顿。

 

 哈哈。

 

2013.7.21

 

小注:最近一个月来,反复阅读了曼宁的几本翻译成中文的著作,摘录,整理,写下读书笔记,愿与爱读者一同欣赏。



附录,曼宁著作的中文版:


吴曼玲译:《衣衫褴褛的福音》(简称褴褛),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04

刘如箐译:《耶稣的签名》(简称签名),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04

吴曼玲译:《毫不留情的信任》(简称信任),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05

彭信之译:《阿爸的孩子》(简称孩子),台湾橄榄文化事业基金2005

 

沈眉绮译:《温柔的智慧》(简称温柔)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07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