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逾千六名青年有志宣教 门训有助坚守使命

2016-03-03 09:07 浏览量: 2968 作者: 陈淑安 来源: 国度复兴报
摘要:研究发现,香港教会最少有1,651名年青人有心志宣教。教会、差会、神学院应如何回应,装备这群青宣新一代,给予宣教机会,为他们扫除阻碍,助其在工场实践使命?建道神学院跨越文化研究

研究发现,香港教会最少有1,651名年青人有心志宣教。教会、差会、神学院应如何回应,装备这群青宣新一代,给予宣教机会,为他们扫除阻碍,助其在工场实践使命?

建道神学院跨越文化研究系联同香港差传事工联会於2011年开始合作进行「香港青年宣教状况研究」,以历时四年的时间,从青年基督徒、青年宣教士、青年神学生及教会牧者四个向度,了解及分析全港教会青年宣教的状况。是次研究的427间回应教会中,共有1,651名青年人表示有心志宣教。日前,研究单位举行「同创青宣新世代」差传领袖研讨会,邀得几位差会代表、教会牧者分享,展示了几个帮助年青人踏上宣教之路的不同向导。

年青人需要正面宣教经历

世界福音动员会(香港)总干事刘卓聪对有逾千六名年青人有志宣教感到欣喜,认为年青人喜欢探索新事物、有好奇心,因此作为差会的角色是给予尝试的机会。他认为必须向年青人灌输新的宣教概念,让他们明白宣教是关乎神、教会的事,而不只是围绕个人的使命、神对自己的心意。「在神整个宣教大业、历史之中,『我』只是扮演一块拼图的角色,而不是整个拼图围著自己走。」年青人要先学会欣赏教会落实及差派宣教士的意愿,接受及体谅教会的限制,在宣教路上与教会同行。

他观察到,教会对年青人踏出宣教的忧虑包括:不确定他们是一时冲动还是受圣灵感动、担心他们能否抵受工场上遇到的困难、教会在财政支援上的负担等。因此,他鼓励年青人尝试参与半年至九个月的短宣,能体验跨文化宣教的环境,同时亦不会令教会一时间有太大财政压力。另外,若然年青一来便参加为时长达两年的宣教体验,完成时已过了所谓的「蜜月期」,有可能因为深切体会到宣教的艰苦而被吓退,不再考虑长宣。「由香港这个相对富裕、安全的城市,到比较落後、危险的地方,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让年青人本身、教会、家人对宣教有正面经历,才能令年青人的宣教路更长久。

分阶段装备年青人

学园传道会事工部同工陈保 指出,生命未够成熟固然是年青人的挑战,因此出发前的装备十分重要,包括情绪及原生家庭问题之处理。有年青人在香港事奉、传福音经验不多,需要更多的操练。与家人关系亦是年青人准备宣教前必须面对的问题,宜预留足够时间与家人沟通,避免到出发前才临时通知父母,显得对其不尊重。「我们不能单单找些成熟的人出来,因为成长过程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因此如何建立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香港人其实很小心,总是想他们有万全的准备才出去,但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些装备在工场中是没有用的。」他建议分阶段装备年青宣教士,先让他们学习圣经知识、跨文化情绪等较基本的东西,让他们到工场体验一至二年,然後才按其需要进修。

异象从「看见」开始

香港前线差会总干事胡乐文则提出,其机构过往的调查中,不少年青人表示对宣教有莫名的畏惧,且对自己的成熟程度没有信心,跟教会领导层沟通亦非常不足,同时又不能承受家庭经济负担,以及忧虑到择偶的问题。

他认为,唯有异常能带动年青人的热情,而异象要从「看见」开始。现时的年青人很重视经验,透过访宣,他们可以看见福音的能力,以及未得之民的福音需要。「他们要看见,人若没有福音就会灭亡。」他反问教会领袖、传道同工、神学院教授是否有这团宣教的火,以致年青人有好榜样可以跟从。「薪火相传是始於『有火』的人!」此外,年青人总是集体行动的,故建立他们的同侪非常要紧,宜进行组别式的栽培。

前线差会每年璁假都会举行青年宣教计划,让年青人到穆斯林国家体验,跳出恐惧的框框,经历神的能力及恩典。「我们整个概念是建立他们天国的心怀。不管他们日後是否宣教,只要他们有天国的心,回港後在任何地方工作,那里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工场』。」曾有年青人参与计划後,深深体会到神爱穆斯林,一直致力於教会中推动差传工作。

门训是青年宣教基础

香港细胞小组教会宣教网络国际召集人王利民牧师则认为,青年人是最「有火」、最不怕死的一群,正如参加ISIS的多数也是年青人。「只是我们将他们的『火』弄熄了!他们有『火』时,我们不让他们去,等到他们没有『火』了,却让他们去!」他指出,一个事奉的人不懂得去做他的岗位是很正常的,因为神会不断挑战人、扩展人的境界,故不要期待宣教士出工场时什麽都懂。他们需要的不是完全的装备,而是贴身的关心及门训。「信任青年人,帮他们开路是最重要的!」他主张先让有志宣教的年青人到工场去,让当地的宣教士进行督导、门训,在那里边做边学。

他又指出,许多人期待大学生回应宣教使命,其实那些对前途充满计划、希望的人,比没有计划、对未来没有信心的人,更难接受神的计划。「神要用普通人,但教会却行精英制!」曾有印佣信主之後成为宣教士,反映背景、学历根本不是宣教的条件,最要紧的是教会愿意给予机会。有时候,外语学得最快的人,反而是本身不懂得英语的。

堂会为本的宣教事工

中华基督教会沙田堂堂主任张大华指出,教会没有「差传发烧」的领袖,是不能推动差传的。沙田堂推动堂会为本的差传事工,每年定期举办短宣,让弟兄姊妹体验宣教,从中学习成长。原来根据全球的差传调查,不少宣教士在工场感到挫败,原因都是跟差会的国际团队相处遇到困难。由教会出发的差传事工,可以在堂会内凝聚一群弟兄姊妹,定期关心及到访某个特定工场,对年青人来说较易投入宣教事工,教会对其关心亦较深入。

张表示,沙田堂不一定会在财政上支持宣教士,反而会让他们自行筹募经费,而他们筹募的对象其实也大多数是教会内的弟兄姊妹。如此一来,教会不会有太大负担之馀,支持宣教士的弟兄亦份外热心关心宣教。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