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乎圣经的讲道

2023-05-17 07:19 浏览量: 1204 作者: 涂伟文 来源: 作者文集
摘要:罗宾森认为一篇讲章要能够有效传递圣经作者的意图与概念,应当如同一颗子弹,而非铅弹。

罗宾森(1931-2017)被誉为过去三十年来最深刻地影响福音派讲道学的人。他曾在美国三间声誉卓著的神学院任教加总超过五十年的时间,期间受邀至世界各处的神学院演讲与开授短期课程不计其数。在 Baylor University 相隔二十年的两次调查中,他都获选为英语世界最佳的十二位讲员(1996, 2018)。《今日基督教》在2006年表彰他为过去五十年最有影响力的二十五位讲员中的前十名。四年后当《讲道期刊》评选过去二十五年最有影响力的二十五位讲员,他依然名列其中。

罗宾森成长于纽约市的哈林区,这是充斥犯罪、贫穷的小区。然而神透过他家庭(尤其是父亲)的基督信仰与主日学老师认真、风趣的教学,保守他没有像同龄朋友一样,误入歧途。有一天他在听完 Harry Ironside 牧师的讲道之后,在日记上写道:「他讲道一个小时之久却听起来宛如二十分钟,其他人讲了二十分钟却像一个小时那么长,我想知道到底差别在哪里?」探索此问题的答案成为罗宾森一生的志业。大学期间他沉浸于图书馆里的讲道学书籍和讲章,毕业前就赢得一座卓越讲员奖。在1950 年代初期,讲道学(Homiletics)在达拉斯神学院仍是鲜闻的领域,同学们就要求罗宾森教他们讲道。在毕业、牧会一段时间之后,他在1958年受邀回到达拉斯神学院开始教授讲道学,从此委身于教导讲道的事奉。

他的讲道学名著于1980 年出版,由华神在1995年翻译为《实用解经讲道》。原书在美国两次再版(20012014),华神也已于2020年将第三版翻译,更名为《合乎圣经的讲道》,此时距离原书的初版已经过了四十年。或许有人会质疑,时空变迁、物换星移,四十年前的书仍然可以帮助今日的讲道者吗?本文试图透过再思罗宾森的理念,主张他的 Big Idea Preaching 仍然可以帮助今日讲道者预备一篇合乎圣经的讲章。

一、Whats the Big Idea?

罗宾森在书中花了一章的篇幅讨论什么是Big Idea(大点子),因此他的讲道理论被称为Big Idea Preaching罗宾森认为一篇讲章要能够有效传递圣经作者的意图与概念,应当如同一颗子弹,而非铅弹。这个理念来自于修辞学和传播学对听众聆听体验的思考。曾任惠顿学院院长的 Dr. Duane Litfin,同时是位新约也是传播学者。在他特别针对基督徒所写作的大众演讲教科书中就指出,在过去的两千五百年,曾经研究并且实践大众演说的人,不论是古典希腊或罗马的修辞学家、当代的传播学研究者、历世的讲道者、各方政治领域的演说家,都主张一篇演说要能达至最大的效果,必须试图发展单一、显著的主题,并让信息围绕它来铺陈。

罗宾森睿智地指出:「讲章失败的原因,很少是因为包含太多概念,较常是因为太多互不相关的概念。」讲道者往往只是针对经文中的字词和词组进行解释、评论,但却没有掌握整段经文的思路与脉络,好使各个字词、词组各按其职地串连、呈现出圣经作者在这段文本中的核心概念和意图。这样的错误其实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字词本身若是没有与其他字词连结,并且透过上下文理的对照,就无法表达意义。只是单纯、逐字的文法分析,却没有提升到概念的层次,那么讲章就变成在朗诵注释书,也许有这里一点、那里一点的「亮点」,让人听了耳目一新,然而却没有成为一个兼容合一的 Big Idea最终听众脑海中的印象只是散落一地的珠宝,而非一串具有整体设计感且引人注目的项链。

在一篇讲章中呈现单一重要的概念也切合人类思维的方式。已故的达拉斯神学院讲道学教授  Dr. Keith Willhite主张,人类的心灵倾向追求一致、次序与进展。人们会自然地从看似散乱、无序、片段的信息中试图分析其中的规律,判断出一以贯之的主旨,因为当重点太多其实就等于没有重点。为了达至一致性,人们试图透过在凌散的观点里寻找出次序,辨识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连、顺序安排,如同拼图一般,一片一片地拼凑出完整统合的图片。而帮助人们从次序中找出一致性的关键就是进展。每一个概念的主张都是由一连串的论据或理由所建构而成,而这些论据或理由可能以归纳式的发展引致可信服的主张,或是以演绎式的发展来支持、解释、证明所提出的主张。讲道也是如此,Keith Willhite认为,透过连续观点的进展,讲者可以按着修辞性的逻辑次序来呈现信息的一致性,传递合乎经文文本的单一、重要概念。

罗宾森的 Big Idea Preaching 正是建立在人类思维与聆听体验的研究上所提出的讲道理论,他认为零碎化正是释经讲道需要面对的潜在危险。许多自称为释经、解经的讲章并没有将经文字词的评注整合为一,而且不能分辨出一段经文中,不同单词、词组、句子之间的主从关系,对主要观点与次要观点的处理要不就是本末倒置,要不就是齐头并进,传讲的信息变成放大抓小或是多点开花,给予的应用也无法真确地反映出文本的神学意图和观念并给予合适当代生活的劝勉。罗宾森慎重地提醒:「一篇有效讲章的核心,必须是一个位居中心、统合一切的概念,忽略这项原则,就是将传播学和讲道学的专家们的忠告置之不理。」

 二、合乎圣经又切合时代的信息

罗宾森的 Big Idea Preaching 不单反映了历代修辞理论与传播研究强调信息必须传递单一概念的主张,藉由此方法所建构的讲章同时是一个以文本为中心(text-centered)与以听众为焦点(audience-focused)的信息。讲道者的挑战在于发掘针对特定时空传讲的经文原义,同时掌握作者(A/author)在文本之后的神学意图,并且因时、地制宜地将之应用在现代的时空处境中。罗宾森如此定义合乎圣经的讲道以响应这个挑战:

释经讲道是圣经概念的沟通,此概念是透过经文脉络中的历史、文法与文学研究而得,也藉此传递,圣灵将此概念先运用在讲道者的个性和经验上,再透过讲道者运用到听者身上。

这个定义首先反映出讲道者对圣经权威的顺服,因为我们相信圣经是「神口中所呼出的」。虽然保罗写作时意指旧约圣经,然而我们肯定整本新、旧约圣经都具有从神灵感而来的永恒权威,对历世历代的人都具有切身的意义,人当有的回应就是谦卑顺服。因此罗宾森主张:「圣经作者的思维决定一篇释经讲章的实质。」讲道要真的能够达到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的目标,信息内容必须服膺于文本蕴含的永恒意涵。讲章的讲道概念必然来自于文本的解经概念同时切合圣经作者的神学意图。

一个以文本为中心且合乎经文意涵的讲道,不应把宣读的经文作为跳板,沦为替讲员的「异象」,或是教会推动的事工背书,也不会太快地把会众的需要读进经文,扭曲了文本的初始意义。相反地,讲道者应走近圣经世界,从文法、文理、文学、文化…等多重处境来探索经文对原始读者的意义,藉由「捕捉经文的逻辑进程…决定单元的中心,并看出其他部分和中心的关联」,将出自这段经文的众多观点汇集整合为单一、显著、聚焦的解经概念。

诚如罗宾森所言,合乎圣经的讲道不是向人讲授圣经,而是从圣经来与人谈论他们自己,目的是让人从圣经来面对自己,而不只是听见圣经历史或考古的教学。因此合乎圣经的讲道在表达经文意涵的同时也聚焦于听众的需求,让真理应用在他们身上,好「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为了能够传讲与今日世界有关,真实改变听众生命的信息,讲道者必须将文本原始的解经概念提升、扩充为普遍性的神学概念。正如凯瑟所说,每一段圣经经文都蕴含、表达了某部分的神学,编织了文本内容的部分结构。没有进行神学性思考与整合的讲章,要不就是停留在古代世界,成为注释、串珠式的报告,或是产出太快跳进现代世界,缺乏处境化考虑的错误应用,再不然就成为充满个人想象,让人瞠目结舌的寓意信息。因此,讲道者不单需要发掘经文内容、找出解经概念,也要关注圣经作者下笔时的写作意图和神学原则。透过观察作者是否给予直接的评论或是记录神开口的讲论,评估上下文的脉络来推断作者的写作和神学目的。这些都要求讲道者应当具备圣经神学与系统神学的素养,从而掌握经文的神学概念以提出切合现代世界的应用,并且形塑一个邀请听众响应真理的讲道概念。

一个透过解经概念和神学概念所引导出来的讲道概念,一方面反映经文的主旨,切合作者的神学意图,合乎整体的教义原则,另一方面专注于现代心灵的需求,让这段经文的信仰原则向听众说话,要求他们在想法、态度或行动上响应上帝。正如上述定义所说的,讲道的完整必须包含圣灵将概念运用在讲道者,再藉由宣讲应用到聆听者。为了有适切的应用,罗宾森提醒讲道者:「要应用一段经文之前,你必须先看这段经文如何启示神,以及人们如何响应神、如何在祂面前生活。在现今生活中找出相同的因素。人们今日的光景,如何反映古人的罪恶、惧怕、盼望、挫折、忧虑、困惑?他们需要神的什么形像?他们对那个形像如何响应或不回应?这样,你才是诚实正直地从圣经经文走到现在处境。」讲道者必须根据对听众的认识与分析,从前面的诠释步骤与神学反思判断哪些经文议题或神学原则需要解释、需要证明或是需要应用,并且决定使用何种修辞证据—经文的、逻辑的、伦理的、情感的—来向特定听众阐释、证实、运用普遍性神学原则。藉由上述的方法,罗宾森提供我们一个讲道的哲学与方法,可以建构合乎圣经又切合时代的信息。

三、结论

合乎圣经的讲道试图透过这个从经文到神学再到宣讲的路线,建构出一个单一、显著主题的「大点子」讲章。一篇有效的信息不能只是将经文散落的重点随意拼凑,寄望任意的一、两句话可以幸运地中的。当零散的字词评注缺乏整合的功夫,不过就是一盘散沙,乱枪打鸟。事实上,一篇强而有力、改变人心的信息应当如同一个专一聚焦的「子弹」,精准地射中目标,完成讲道的目标。合乎圣经的讲道同时以圣经文本为中心,服膺经文权威,又聚焦在现代世界特定听众的真实需求,不论是属灵、情感、生理各方面的需求。讲道内容必须本于经文、合乎脉络、忠于意图,让文本原意和神学意图来引导信息的发展。同时这个信息要能适应不同的听众群体,提出切合情境的应用,才能让真理有效地被听见,并且在人的思想世界中产生作用,进而带出想法、情感、意志、行为的转化与更新。罗宾森的 Big Idea Preaching 建立在历史悠久的修辞传统与传播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上,肯定圣经具备神所默示的权威,从经文到讲章的发展依循着原意─神学─信息的诠释路径,并且看重对现代世界与听众的分析与认识。因此,即便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合乎圣经的讲道,仍旧是今日讲道者的最佳利器,能被使用在思想的战场上,为主打那美好的仗。


相关新闻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