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能被看见

2024-12-16 09:11 浏览量: 118 作者: 慈籽 来源: 作者文集
摘要:没有被看见的女子,上帝却一直注视夏甲,并要介入她的人生。使者窝心的一句:「因为耶和华听见了你的苦情。」

「这一生,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过。但是现在,人们开始注意到我。」 这是电影〈小丑〉的主角阿瑟开枪射向别人后说的话,何等悲凉又心寒!阿瑟活在价值扭曲的城巿、社会底层,遭旁人漠视、践踏与欺压;从未真正聆听他的心理咨询师、只不断叫他向人微笑的母亲这些环境中。他有过自己的梦想,渴望被别人看见,曾向别人释出善意。然而,是什么养育了他内心的黑暗,驱使他走上小丑之路?「我的存在」若未能被人看见,我们又可以怎样看待自己?

  圣经创世记第十六章整章记载了一个渴望被看见的埃及女子夏甲。际遇让她成为希伯来人撒莱的奴隶,后来更成为代产工具,替不育的撒莱为丈夫亚伯拉罕立后。当时不育是女人的羞耻,生育就是荣耀。夏甲腹中的生命成为她攀上社会高阶的筹码、反击的武器;谁会再轻看自己?飞上枝头的她向撒莱还以脸色,要她偿还。积压的不忿酿成有毒的利箭,挑起仇恨,最终还是害了自己!

  面对妻子撒莱的「枕头状」,亚伯拉罕以一句「使女(婢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随意待她。」(创世记十六6)了事;夏甲变成可退回的货品。由此至终,亚伯拉罕和撒莱只称她为婢女,名字都省略了。撒莱要让夏甲知道是谁当家作主。夏甲幻想破灭,忍受不住就逃走了。

看见迷失的自己

  她想逃避眼前的痛苦,还是逃离自己因意气、错失所招的祸?或许她更想从失去自己名字的社会底层逃脱。逃离的路孤单无助,她仅有余力走到旷野路上的水泉旁,一个让她暂时喘息的地方,喝一口维生的井水。

  没有人看见她,她就不存在吗?上帝的使者在她迷失的路上寻找她,向她呼唤:「撒莱的使女(婢女)夏甲…… 」在上帝眼中她有自己的名字,但亦没有否定她婢女的身份。

  使者问她:「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同上,8 节)这两条问题有多少人可以坦然回答?「我从我的主母撒莱面前逃出来。」逃离人生的现实,这是唯一的选项吗?下一步要向哪里走,她答不上。我们又能回答吗?

看见更重要的「看见」

  没有被看见的女子,上帝却一直注视夏甲,并要介入她的人生。使者窝心的一句:「因为耶和华听见了你的苦情。」(同上,11 节)心里的苦,旁人听不见、听不懂,独有当事人自己听得清清楚楚。愿意聆听我们的创造主,听得比我们自己更清楚。但这种听见,不代表实时帮我们脱离眼前的困苦。

  上帝要夏甲回到主母那里,是弄错了吗?逃离需要勇气,回去更是。人生有远景和盼望,就有力量面对此刻的苦。上帝承诺她会有自己的未来,不会一生困在撒莱的股掌之中,她的儿子将会像野驴一样充满活力和自由。她人生的焦点不是撒莱,而是她的儿子。人许多时会错置焦点,令内心昏暗。回去,在限制中忍耐,静待上帝的时机,跟自己和别人和解,勇敢活下去。

  能够被看见是一份需要,但夏甲不需要让自己成为撒莱,更不应变成小丑,失去自己。我们到底渴望哪种「看见」?真实而珍贵的看见是重视生命的本质,察看失落的灵魂,聆听被忽略的声音。夏甲称上帝是「看见我」的那一位。她更问自己:我也能看见祂吗?(参同上,13 节,《和修版》)走进黑暗还是步向光明关键就在这里。

  一个人能否好好活下去,不在于逃离了现实,而在于能否「看见」一位能够看见他、听懂他的上帝。上帝的视线不会受身份地位、种族宗教的分界限制或干扰。愿每一个被漠视的灵魂,都「看见」一直注视他们的创造主,驱散内心积累太重的黑暗。


相关新闻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