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父”李文斯顿的见证

2021-05-13 07:25 浏览量: 692 作者: 主仆 来源: 基督徒阅读空间
摘要:他们教导我四点,使我一生受用:第一是勤劳的美德,勤劳是除了必要的休息之外,不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第二是节俭的生活,节俭是对物质需用的节制,以最少的需求去面对每天该尽的责任;第三是读书的习惯,使我一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第四是敬畏上帝,敬畏上帝是上帝塑造人性格的钢骨。”

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不同于其他的探险家,他的探险不是为了征服未知之地,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好胜心,不是为了显明自己多伟大,探险只是为了一个职责,将上帝救赎的真理,带给非洲人。三十七年之久,他行走非洲三万里,任何危险的时刻,他不对任何人--包括食人族与奴隶贩子,发射一粒子弹。

他只将自己的安危放在上帝的手中。他的一生,就是非洲人的祝福。就医学而言-他是进入非洲内陆的第一个医生,就地理而言-他是画出非洲内陆河川、山脉的第一人,就政治而言-他是终止非洲人被贩卖为奴的关键者,就探险而言-他是打开外界进入非洲内陆的先锋,就科学而言-他是详细记载中非洲动物与植物的先河。后世的人,称他是「非洲之父」。

非洲地图上,仍有三十几个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深得非洲土著的敬爱,至今,非洲人仍称他是:「非洲人的朋友」。

掉到溪里的男孩

历史像似一条发出有趣曲调的小溪,众人永远猜不出下一个最佳音符会在那里出现,上帝的恩典也是叫人难猜,在人永远想不出的角落,放下一颗石头,在历史的小溪上溅起美丽的水花。「咚!」的一声,一个名叫大卫·李文斯顿的男孩掉到小溪里,他的手里还抓着一条刚钓起的蛙鱼呢!

1813年李文斯顿生于苏格兰克莱德河畔的布兰第里镇。他的父亲尼尔·李文斯顿是一个茶叶商人,在布兰第里开了一间茶叶店,并常到附近的格拉斯哥贩卖茶叶。格拉斯哥是苏格兰的第一大港,酒店很多。尼尔·李文斯顿在年轻时就相信耶稣基督的救恩,成了基督徒。酒店的老板经常向尼尔·李文斯顿购买茶叶,也请他喝一杯酒,他在酒店里卖茶叶,却坚持不喝酒,赢得“一个不沾酒茶壶”的外号。

李文斯顿出生地

格拉斯哥有个律师,名叫韩特,他被当地人称为“穷人的律师”。韩特是法律界的异类,他是个敬虔的基督徒,经常为穷人打官司,且不收费用。韩特听到这个“不沾酒茶壶”的故事,就经常请尼尔·李文斯顿来家里喝茶,不久,就把女儿爱格尼斯嫁给这个年轻人。这对夫妇后来生了三个男孩与二个女孩,有“世界上最伟大探险家”之称的李文斯顿,就是第二个男孩。

伟大探险家的基本操练

布兰第里是个小镇,人口少于二千,买茶的顾客不多。李文斯顿后来写道:“我的家里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刻着『宁愿诚实而穷,不愿虚谎而富』。

父母的事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听的故事,他们是我一生最好的榜样,他们教导我四点,使我一生受用:第一是勤劳的美德,勤劳是除了必要的休息之外,不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第二是节俭的生活,节俭是对物质需用的节制,以最少的需求去面对每天该尽的责任;第三是读书的习惯,使我一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第四是敬畏上帝,敬畏上帝是上帝塑造人性格的钢骨。”

这四点对于李文斯顿后来在非洲的生活,极为有用,以至于过去几千年来许多探险家无法达成的使命,李文斯顿达成了。探险成功的关键,克服困难达成任务的秘诀,不在探险队的人多、设备精良、粮食富足,而在勤劳、节俭、爱读书与对上帝的敬畏,这些看似与探险没有直接相关的事上。

李文斯顿的父亲也是一个喜好大自然的人,在星期日聚会后,他常带着五个孩子,在河畔捡化石,辨认树木,采集昆虫。这对李文斯顿的一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一个善于观测大自然的人,无论到哪里,森林中,草原上,沙漠里都不会无聊,周遭的一切会成为观察的趣味。

小孩钓大鱼

李文斯顿从小就会用铁线自制不同尺寸的鱼勾,用来垂钓不同大小的鱼类。有一次,他用一个大鱼钩钓到一条大蛙鱼,李文斯顿抓这条鱼时一不小心跌到水里,他在水里挣扎一阵,由水中起来时,手上仍然抓着鱼,没有因惊慌就乱了手脚。但对一个小孩而言,这条鱼实在太大了,李文斯顿把自己的长裤脱下来,将裤管的尾端绑起来,将蛙鱼放在裤管里,只穿着短裤回家了。李文斯顿的父母对于孩子能够临危不乱,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伟大探险家的特质,从小就慢慢的显露出来。

喜欢读书的孩子

1820年李文斯顿进入小学读书。1823年因为经济不景气,许多人失业,买茶叶的人就更少了。李文斯顿与父亲、哥哥都进入纱厂工作,兄弟两人下班再去念夜间小学,直到晚上十点钟才回家,隔天上午六点钟起床,又要准备去纱厂上班。

李文斯顿第一个星期的薪水是五先令。他给母亲一半的薪水,另一半的薪水买了一本拉丁文辞典。这是一件非常特别的事,一个十岁的孩子,将他获得的第一笔钱不是拿去吃喝,而是买一本辞典。一个孩子以后会不会做大事,从他小时候用钱的选择就可以看出来。

李文斯顿的工作是纺纱机的操作员,他把学校的课本打开,插在纺纱起重机的架子上,每当他经过这个起重机,他就在课本旁边,读课本几段的内容。就在纺纱机不断的吵杂声中,他学习了学校的功课。他的同事看他勤劳的工作与读书,就给也取个“驴子”的外号。除了课本之外,李文斯顿也在起重机旁读了不少课外书。他读了《草本植物》、整本的《圣经》,还背下诗篇119章。

李文斯顿后来提到:我小时候最爱读的是信仰单张协会出版的《每周游客》。这周刊里有一个专栏『孩子的同伴与老师的教案』,连载世界各地宣教士与探险家所遇到有趣的事迹。不只李文斯顿爱读这个专栏,他的父母与一家小孩都爱读,经常一家人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梦想到各地探险。

把贫穷当成一种教育的方式

李文斯顿在布兰第里纺纱厂工作了十三年。因为小学与中学都念夜校的缘故,李文斯顿在二十三岁的时候,才自高中毕业。在别人看来,比别人晚了四、五年才从高中毕业是贫穷带来的不幸,李文斯顿却写道:“贫穷是给孩子一种良好的训练,虽然训练的过程有点严峻。如同给一只牛犊背负一个轭,开始牛犊会有不适应的时间,后来轭使的牛犊成长的更强壮。而且,贫穷使我对受苦的人有一种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如果人生能够有下一次,我还是会选择这种卑微的起步。”

李文斯顿最喜欢的课程是自然科学,他在学校学习到制作植物与动物标本的技术,矿物的分类也是他所拿手的课目,布兰第里镇附近的石头与植物,他几乎可以全部分辨。李文斯顿不仅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在学校也是守规律出名的好学生,他的同学称他为“邮票”,因为他承诺的事一定做到,就像邮票一样的可靠。不过这位一流的好学生却有自己的困扰。

1857年,李文斯顿在写《布道旅程》一书时,一开始就写道:“我年轻时候,最大的痛苦是从我小时候,我的父母亲就一直教导我圣经的真理,我对圣经所写的救赎真理——耶稣为人钉十字架,流血赦免人的罪,我都很清楚,但是我就是没有亲身经历罪被赦免的感觉。

十二岁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一个罪人,我心里经常盘踞著堕落的念头,我经常忍不住的说谎。我常想,如果我再努力克制自己一点,我就会变的更好一点,结果我愈努力,我的心挣扎的愈利害。我不仅持续的在做错事,我的心也没有平安。我不敢相信耶稣的拯救,因为我还不够好。我如果不是一个好人,我怎么配称为上帝的儿女呢?我常想等我变的更好一点,我才来相信耶稣。但是我如何变的更好呢?我想我是需要一个超然的神迹,才能平抚我的挣扎,不过我一直没有经历到什么超然的神迹。

直到我二十岁时,我读到迪克博士所著《一个有盼望的人生观》,我才发现一颗已经堕落的心,是不会产生行善的纯正动机;一颗充满虚谎的心,是无法分辨真实的神迹。我惟一所能做的只有藉著基督无限的怜恤与恩典,并谦卑的相信。在基督救赎恩典里,我惟一的责任与行动就是立刻的相信与接受救恩。虽然我在接受基督的那一刻,软弱的心依然动摇,但我知道他为我死,我为他活。”

虽然李文斯顿在接受耶稣基督救恩的时候,并没有特殊的经历。上帝的生命与恩典已经进入李文斯顿的心中,即使后来中非洲的环境艰难到彷佛是天如钢,地如铁,但是李文斯顿的心中有一个属天的生命,比外界的一切更刚强,救恩不是他一时的经验,而是他一生的体验。李文斯顿成为基督徒后,他仔细的查考圣经,阅读圣奥古斯丁的作品,参加聚会。

呼召的来临

1835年,李文斯顿读到荷兰宣教士古特兹雷夫所写的《中国的呼吁》:“在中国那一片禾场上,成千上万未能听见福音在呐喊,为什么我们的回应只是一声叹息,那传福音的人在哪里?海外宣教士为何总是那么少?”这一段话深扎李文斯顿的心。

李文斯顿写到:“我的一生,除了解救人的灵魂之外,没有第二个选择,我将全力朝此目标,装备自己。”1836年,李文斯顿以优异的高中成绩,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

李文斯敦原本希望伦敦会派遣他前往中国,使他的医学有用武之地。可是鸦片战争爆发,和平无望,李文斯敦考虑前往非洲。第二次非洲宣道,其中一个目的是继续寻找贩卖黑奴的路线。第三次非洲宣道,除了继续传教和继续拯救黑奴外,还寻找非洲各河道最终的集水区。

李文斯敦一生致力向非洲土著传扬基督教,以慰藉非洲土著的心,并在非洲大陆各处设立布道会;当战争来到时,设立难民营;当遇到贩卖黑奴队伍时,从贩奴人手上拯救黑奴;当要被攻击时,他勇敢地独自前往对方处,以示和平友好。虽然他最终未能找到非洲的集水区,也未能完全拯救黑奴,但他的死,令英国热血人士动起来,英国向苏丹王施压,最终完全解放黑奴。

重病和逝世

187354日的早晨,在赞比亚班韦卢湖的南岸,人们发现李文斯敦跪着祷告时过世了。

他死于痢疾所造成的内出血和疟疾。他们把他的心脏埋在附近的一棵树下,然后二位忠心的仆人跋涉千里,将他的遗体送返英国,葬于伦敦西敏寺。在维多利亚瀑布旁的纪念像下写着:“基督教、通商、文明”


相关新闻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