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圣经滋味

2024-06-24 12:40 浏览量: 456 作者: 小乙 来源: 作者文集
摘要:傅氏建议我们读经时先将经文读一遍,中间不要停顿,要以期待的心诵读。跟着再重读一两遍,注意聆听圣灵在心中的跳动,随时停下来注视引起我们注意的字词或词组。聆听后转入默想,聚焦刚才注意到的字词或词组,将它看为上帝给的。

圣经能吃吗?它是什么味道?使徒约翰告诉我们说:「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吃尽了,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后,肚子觉得发苦了。」(启十10毕德生分享读经态度时表示,吃书卷意味着读经不再是客观的行动,不再只看文字找字面意义,而是将它吸收到生命细胞里,读经者要变成他们所读的内容。

祷告中用话语

  毕德生提出我们要用经文祈祷,即我们读经时,要以祷告回应从上帝得来的信息。我们常有一种错觉,以为祈祷是告诉上帝我们的需要。不是的,他说:「我们能够和祂说话—回应祂、回答祂、与祂交谈、与祂争辩、向祂发问。」

  要与上帝说话,圣经已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内容、词汇和文法。与上帝对话时脱离圣经,会让我们的祷告忽略彼此的关系。毕氏以诗篇为例,诗篇的特质就是人跟上帝说话,把诗篇当作祷告的教材可让我们具体掌握合宜的说话。一方面是诗篇包含我们生活中每件与人相关的事,如反思和观察、恐惧和愤怒、愧疚和罪恶、问题和疑惑、需要和渴望、赞美和感激,以至痛苦和死亡,诗人将其生活中面对的一切赤裸裸地摆在上帝面前。另一方面是我们可以透过祷告进入上帝要我们学习的每件事—圣洁、公义、怜悯、饶恕、主权、祝福、辩护、救恩、仁爱、至高和荣耀。诗人在诗篇中作了很好的示范。

以心灵品尝

  傅士德说读经时要邀请圣灵作向导。在消费文化作主导的教会生活中,我们对圣经的认识常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看圣经只为满足眼前的需要,或让圣经给自己一点安全感和凡事顺利的证据。这样读经无法满足心灵深处的饥渴。

  傅氏建议我们读经时先将经文读一遍,中间不要停顿,要以期待的心诵读。跟着再重读一两遍,注意聆听圣灵在心中的跳动,随时停下来注视引起我们注意的字词或词组。聆听后转入默想,聚焦刚才注意到的字词或词组,将它看为上帝给的。以主复活后向马里亚显现作例子(参约二十11-16),我们试设身处地想象自己是马里亚,运用自己的感官进入角色,问自己:「这时天色开始转亮了吗?那是怎样的?空气是湿润或凉爽?是否散发着植物花草的香气?面颊上的泪水干了没有?认出耶稣前,眼前那陌生人是怎样的?听到祂的声音,我会有甚么感觉和反应?我听到马里亚呼唤耶稣后有何感觉?当认出是耶稣,我心中涌起什么感受?」

  默想经文的重点是心灵敏锐。圣灵有否向我们显示经文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我们要问:「主啊,祢会怎样向我彰显?当我的生命融入祢的生命时,我会看见什么?明白什么?」

  这样的聆听需要渴慕和专注。当我们全然沉浸其中,心自然满溢出与上帝的亲密共融。我们会看见自己映现于耶稣的眼前,叫我们能肯定自己,不再迷惘,巴不得和马里亚同声喊拉波尼(夫子)。

凭悟性细嚼

  蒋文忠说平常信徒只是「表面化读经」,与圣经擦身而过,只在经文字里行间穿梭,根本没有和生命产生作用。要预备好进入圣经的世界,他提出要重复阅读,先用脑,再慢慢转到用心。他提出归纳式查经法三部曲。

  首先是观察。信徒读经往往带着主观,甚至控制经文。他指出观察之所以重要,第一是它能帮助我们找到很多「表面化读经」看不到的线索;第二是它有助改变我们从主观变为客观的读经态度;也有助我们放下对经文的操控,预备我们带着开放的心灵,等候经文向我们说话。

  接着是解释,这是对观察的资料作出说明。这既是理性的活动,也是属灵和超理性的。因在解释观察到的事物时,可能会碰到无法按常理理解的地方,我们只能放下自己有限的想法,学习聆听和接受。最后是应用,这也是信徒读经时常碰到的难题。我们常常误将圣经教导原则化,希望从经文抽取简约的原则,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甚至会误以为经文只针对特定历史文化,不能应用于现今世代。

谦卑领盛筵

  斯托得(司徒德)认为行真理是以行动诠释圣经信息。要作个行道者,他有五方面建议。4

  一是崇拜。这是我们对上帝真理的回应,应由祂的话语带领我们崇拜。无论个人或公众崇拜,圣经都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要被公开宣读,宣读者更要研读它。我们也要以谦卑的心读圣经,才能学会如何崇拜。

  二是悔改。圣经光照我们的罪,也叫我们离弃罪。

  三是信心。保罗指:「……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十17)。我们花时间读经,信心就会慢慢成长。

  四是顺服,它包含服从权威。这好像不合潮流,但主耶稣谦卑顺服上帝的话、听从祂的命令和相信祂的应许,我们要顺服也就自然不过。

  五是见证。我们根据圣经作见证,圣经则是为基督作见证,所以信徒作见证都是为基督而作。

一起吃出滋味

  弟兄姊妹一起「吃」圣经,更是别具滋味。笔者月前和几位弟兄姊妹用归纳式查经法查考路得记一章 1 5 节。我们以六何(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因?何果?)开始观察。我先请他们重复读出经文数遍,同时用心聆听,然后用 15 分钟观察经文,找出六何所需的材料。

  接着是解释。不用看释经书,只看圣经和启导本资料。解释是对观察到的材料提出问题,问题愈多愈好,因为我们一般习惯只看经文而不常提问,以致停留在经文表面。提问意味着你有不明白,并开始踏出一步,不再停留在经文表面。大家起初不习惯,但透过引导和互相鼓励,问题逐渐深入,由是什么进入到为什么:「他们为什么到摩押?他们为什么待在摩押十年那么久,没打算回犹大吗?」为什么的问题叫大家想邀请耶稣和他们一起坐下来,谈谈以利米勒一家出了什么状况,并且为何作这样的决定。经过解释,大家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原来一起「吃」圣经可以这么精采。

  最后是应用。我们看到曾跟随上帝的以利米勒,在生活陷入艰困时,选择离开上帝所赐福的伯利恒,到了摩押。在那里生活虽然曾有短暂的安定,但接连发生的事叫他和家人更见举步维艰。笔者带领大家思想,团契中是否有这样的弟兄姊妹,他们现今景况如何?于是大家决定要关心他们、持续为他们祈祷。结果下次查经的人数从几位增至十多位。

  约翰「吃」书卷是先甜后苦,因他看到人类的终局。他的苦一方面来自上帝公义的审判,另方面可能来自约翰对人类末后的怜悯。我们读经、查经和「吃」圣经,相信会是先苦后甜,苦是起步的艰辛和付出,甜是枝子连在葡萄树上,就能结出甘甜的果子。


相关新闻

参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